为什么现在百度一下很难搜到想要的结果了?(百度怎么搜索不了)

“内事不决问百度,外事不决问谷歌”,这一直是IT圈内的一句口头禅。它一度代表着知识共享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地位,工程师圈内甚至还诞生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隐藏职业“百度工程师”。这个职业不是指在百度工作的工程师,而是利用百度来工作的工程师。但现在,你想当个“百度工程师”也未必那么好当。因为百度一下,很难找到你想要的信息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原因有以下3个:

1、百度搜索广告相对太多

①、早期的百度,还是搜啥有啥的

在国内互联网刚起步之时,“新浪、搜狐、网易”三大门户霸占着用户搜索的入口。百度为了开辟新战场,选择了给门户网站做搜索,站在更高的高处。同时,凭借着准确的搜索结果,百度很快就成为了国内最厉害的网站搜索服务商。但好景不长,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,百度的客户损失巨大,百度也面临生死抉择。李彦宏为了挽回颓势,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做面向用户的搜索。然而当时面向用户的搜索的流量,是被谷歌、雅虎等两位互联网大佬保持着。

在谷歌还没有退出中国市场之时,谷歌是国内最大的用户搜索引擎。那个时候,很多人不管“内事、外事”都是首先选择使用谷歌搜索。而刚刚转入用户搜索的百度,处于挑战者的位置。虽然技术做得也不错,但是要想和谷歌一争高下,还要获得盈利,确实非常困难。不过李彦宏还是找到了一条出路,那就是网页的竞价排位,它成功解决了最重要的盈利问题。接下来就是如何在技术上赢得谷歌、雅虎一点半点。李彦宏亲自组织了800多人辛苦研发,终于在网页的响应速度、内容更新频率上赢得了谷歌一点半点。同时,百度还进行多元化发展,针对各种资源进行搜索(比如:音乐、贴吧),也为它奠定了用户基础。这个时候虽然有竞价排名,但很多人并没有骂百度,因为很多的技术搜索都在谷歌上干了。在百度上主要做一些补充或者搜索国内的信息。

②、竞价排名的缺陷逐渐暴露

自从谷歌退出中国后,百度搜索立即接替了谷歌原有的市场。一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。很多原来谷歌的用户虽然很不情愿,但也只能使用百度。这既给了百度很大的机会,也给了百度很大的挑战。机会是百度已经无需为用户发愁,挑战是解决让用户获得有用结果和竞价排名的冲突。

然而,百度在这方面并没有解决得特别好。反而有点膨胀,竞价排位的广告越来越多,加上SEO优化的营销网站,用户很难在结果页的第一页找到有用的信息。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和营销网站,这让很多对互联网不太懂的人群,经常会被广告信息和营销网站误导,导致出了不少事情。百度也为此做过整改,减少了竞价排位的数量,同时在广告链接后面清晰的标识“广告”两个字。

虽然百度的改进措施,对搜索结果有所改善,但是对于要找比较专业的技术信息用户来说,依然很难找想要的结果。原因并不是百度搜索不到,而是搜索到了也很展现在用户面前。就算展现出来了,也和广告及营销网站混在一起,普通人不好甄别

2、国内贡献精神相对缺乏

①、科技信息,国外比中国多

除了百度的竞价排名外,国内的贡献精神缺乏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。在科技领域,厉害的科技企业都在欧美国外,什么IBM、谷歌、高通、微软等公司都在国外。这导致大部分有用的技术信息都是在国外网站上。国内的有用技术信息更新基本比国外会晚上1-2年。这也是IT圈特别喜欢用谷歌的原因,特别喜欢用英文搜索的原因。这也是百度无法搜索出太多有用的技术信息的原因。当然,随着国内科技企业的崛起,国内也会积累越来越多有用的技术信息。

②、国内获取的多,贡献得少

在国内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,技术人员也好,网友也好,都在不停地学习新知识。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信息,但是可贡献的信息却很少。就算有一部分人走在比较前面,已经掌握了不少新技术、新知识,但他们未必有动力共享出来。一是他们忙于工作生活赚钱,没有太大的动力贡献。二是因为国内普遍存在媚外思想,导致国人贡献出来也未必有太多人认可。这也是国内百度无法搜索到太多有用信息的一个原因。当然,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,这一切正在慢慢改变。国内不少企业希望通过知识共享来盈利(比如:知乎、百度文库、头条),国人也就有了更大的动力共享知识。国内的科技企业也更加注重自主研发,国内自有的技术信息也越来越多。

3、伪原创太多淹没了少有的原创

虽然知识共享给互联网增加了很多有用的信息,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,那就是有用的原创知识被大量的伪原创知识淹没。当人们用百度搜索某个信息时,你会发现结果页中充斥着大量的重复信息。如果第一个信息是没什么用的信息,很可能导致好几页都是雷同的伪原创信息。这也就造成了百度很难搜索到有用信息的一个新原因。当然,现在很多知识平台、自媒体平台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都在积极打造原创内容,为用户创造更多的有用知识。

总结

百度搜索之所以很难搜索想要的结果,主要是三个原因引起的。一是百度自己的竞价排位,二是国内技术贡献的少,三是伪原创泛滥。不过,随着时代的进步,技术的发展。将来这一切会在市场的作用下慢慢改变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74451347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